教学方法与手段

文章作者:时间:2012-02-20浏览:252

 1.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近年来,针对运动人体科学的飞速发展,课程组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1)改革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运动解剖学教学中,我们发挥教师在教改中的主导作用,在理论课授课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和难点,兼顾知识的完整性,每堂课主讲教师都会布置学生自学的内容或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发展胸大肌有哪些练习方法?这些方法间有何区别?这些方法还有发展哪些肌肉的作用?),让学生课后学会自己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图书馆、运动场和健身房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领悟前人的创新思路,从中也提高他们对运动解剖学的学习兴趣。

2)调整实验内容,增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传统的实验课都是教师准备,学生按照实验讲义的步骤和要求去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近年我们改革实验内容,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有的实验课(如设计性实验)教师只给大致的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通过学生亲自查阅参考文献,亲自准备,亲自实验和亲自分析实验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的实验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

3)理论与运动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锻炼结合

     运动解剖学被认为是一门名词繁多、内容复杂的学科,如果学生缺乏兴趣,上课不愿多听,课后不愿多看,就很难记忆这些知识。即使一时死记硬背,记住的这些知识也难以长时间保持。往往是考试后不久,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们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一直坚持加强理论联系实践,与学生运动实践结合。我们要求学生加强课外健身锻炼,并将健身的方法和心得在课堂内交流。本课程组的教师也经常亲临健身房、运动场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运动解剖学知识进行身体训练、健美运动等。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倡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适当地讲授课程内容;也可以鼓励学生独立观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或学生讨论解惑。也可以大家讨论专题。总之,提倡师生互动和教学的互动,在满足个别学生求知愿望的同时,也使大多数学生受益。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良性循环,达到不断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的目的。我们常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A.讲授法

     本课程组的教师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较快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B.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组收集、编写了大量案例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用,在课堂上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是与非,教师不首先作简单的评判,仅仅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学生课外通过查阅资料掌握知识。这种教学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C.讨论法

    对学生关心的运动解剖学领域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首先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参与式讨论,最后对学生的发言做出点评。这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D.自学辅导法

    对于课程中简单的、基础性较强的或是扩充性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课外自学。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由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困难,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然后,通过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这种教学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将省下的部分教学时数用于课堂讨论和对教学重点、难点作更为透彻的分析,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1)多媒体课件: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其重点是人体各器官组织的位置、形态与结构,关节肌肉与运动动作的关系。其难点是结构复杂、名词繁多,难以记忆。因此,为了达到我院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用心自制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有独特的教学思路,巧妙的层次安排,图片直观形象,很受学生喜爱。现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要求我们整理出版,这将会有更大的教学影响和辐射作用。

(2)网络:建立专门的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站,搭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不仅可以从上面下载相关的资料,拓展知识面和思考点,而且还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更方便快捷的交流。

  3.本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院平台课程,我们的教师承担着全日制的本科生、还有函授本科生和大专生的课程。全日制的本科生有一个专业,函授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4.总成绩的分配比例如下: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期末笔试,占60%),实践情况(包括实验技能和实践应用,占20%),平时学习成绩(包括出勤和作业,占20%)。

     其中实践情况的分配比例为:实验课的出勤情况(25%)、掌握实验内容与效果(面试获得)(25%)、实验(作业)报告或小论文的质量(25%)、应用知识的情况(如参加课外身体锻炼)(25%)。

      我们特别关注学生平时作业,每次下课前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我们认为:施展教师的能力主要从课堂上观察,表现教学的效果主要从课外去检查(检查学生是不是课外自学和自觉锻炼);我们也特别关注应用知识的情况(如参加课外身体锻炼),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5.密切联系运动实践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直接阐述发展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原理与方法,阐述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动作的相互关系,阐述人体运动过程中,物质代谢、神经体液的调节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强调教学密切联系实践中的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既可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1)“运动案例分析法”:坚持任课教师必须观摩学生在篮球、排球、田径等术科学习与训练,并对动作进行拍摄、剪辑,获得任教班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运动动作案例”,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讨论。由于举例分析的“案例”是自己或是同学,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亲切感与吸引力,使学生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

(2) “活体实践法”:学习相关内容时,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地利用时机,进行活体动作的示范、分析、讨论,利用视、听、运动等多种器官的共同活动,获得更为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返回原图
/